1)第101章 苏阳的宏愿_唐朝九千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这用的,可是句读?”孔颖达感叹完,回过神来,自然就知道八成要给苏公公一点好事了。

  他可不认为苏阳闲着没事过来唠唠嗑,拿着文章过来求斧正,还多时候要的是一个名,如果被大儒看上了,那就会宣传,宣传多了,那就是名,而这年头,很多时候,靠的就是名。

  但显然,在孔颖达的眼中,苏阳不是特别需要名,无他,苏阳现在是一名宦官,虽说也可以是读书,终究还是与读书人的身份,有着一定的差距,要名对于苏阳来说也没什么实质的好处。

  既然不要名,那么就是其他了,孔颖达左看右看,一时间也难以猜出来,真要说的话,那就是奇奇怪怪的符号了。

  所以,为了打开局面,不管要什么,先谈一谈,拉拉感情,以符号起口显然是最为合适的。

  “正是,学生虽然进了东宫,但也不忘每日勤勉读书,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生又岂会因此浪费读书的机会?可学生总是会遇到一些困难,毕竟学生只是一人,也不好意思向先生请教,怕耽误了先生的时间,毕竟先生空出一点时间,就能多指点一名书生,就可能会多一名进士,为大唐带来更多的贡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生这是这是将自身完全贡献给了大唐,学生又岂敢让先生为学生这么一点小事而浪费时间呢?”苏阳诚挚的说道,如果不是每天逃课,小偏殿里面的书根本就没碰过,那还真的信了。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孔颖达十分满意的点头,这两句话明显又说在他的心里去了,现在的读书人,不就是如此吗?可想而知,这句话一出,在文人的心中,苏阳这是真正挂上地位了。

  而后面的话,可是变相的拍着马屁,先生那么辛劳,一切都是为了大唐啊,一句诗,又把众多夫子给狠狠夸了一遍。

  “故而,学生就琢磨着,如何断句较为的合适,一来是方便学生阅读,二来,学生想,这书中的意思,不一样的断句,意思可能完全不一样,若是人人都明白倒还好,就怕一些心怀不轨之人,专门拿着不一样的断句出来宣扬,即使把他辩驳了,可话已经说出去,必然有不少人听到并且认为是正确的,这对于大唐读书人、大唐百姓、整个大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有可能还会误会孔圣人的话,给孔圣人泼脏水,这还了得?”苏阳又扔出一个巨大的炸弹。

  “恩……”孔颖达陷入了沉思。

  其实这番争论,早已经有了,句读一直也有人在用,但并不是那么正式,也没官方的统一,很多都是随性的,比如圈圈点点,在皇帝的奏章里面,御笔朱批的时候很多时候也是如此,老师有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教会句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