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3章 敖县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魏渠之所以能对自己未曾去过的敖县颇为熟悉,还得感谢李絮。

  为了让他和魏家都尽快强大起来,为自己遮风挡雨,这大半年来,她一直勤勤恳恳赚钱,为将来的最粗金大腿创造良好的读书、升学环境,争取让他在这一科就能中,不必再拖到两三年后。

  不过,对于自己疑似“揠苗助长”的做法,李絮还是有点小心虚的。

  尤其是这科殿试排名出来后,原本两年后的魏状元却只混了个探花的头衔,显然不如原本风光。她不知道殿试背后那些博弈角力,只当是魏渠少了两年时间积淀,故而表现得不如书里成绩出色。

  总之,李絮早就担心提前应考准备不够充分的问题,故而绞尽脑汁帮忙敲边鼓。四书五经她是不行了,只能从其他方面入手,如给他收集大靖各地游记、方志什么的,还特地花时间向千鹤、老王等走南闯北经验丰富的人请教。

  治国安邦不能纸上谈兵,任何政策都要因地制宜,不可能一拍脑袋就定下来,总得知道全大靖总共多大,划分成几多个州府,各地地理条件和优势产业是什么。

  这样考起试来才会胸有成竹,以大局观看待各种问题,不至于只局限于某个细枝末节。

  李絮的未雨绸缪确实帮了魏渠很多。

  比方说,在乡试考卷上回答那道财政问题时,他就举了个例子,结合某两地优劣势给出互帮互扶的对策,既能让这两地增收,又能节约朝廷拨款赈济,甚至还能增加税赋,一举多得。

  这也是最让太子惊艳的一点,说后者豁然开朗打开新世界大门并不为过,再加上其他观点亦颇多可取之处,他这个解元实至名归。

  除承安府之外,李絮待在海西府时间最长,产业无数,甚至还决定将这里作为下半辈子的大本营,自然要将这里调查清楚。

  海西府地理条件一般,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跟大部分地方都是广阔平原、非常适合种粮食的承安府相比,依山傍海的海西府就是个弟弟,不仅能种的地少,地力还瘦,靠近海岸线的大片盐碱地甚至寸草不生。

  粮食产量不高,又因山多影响交通运输,就更难发展起来了。故而,前朝时海西府特别穷,穷到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轮着穿出门的那种。直

  到后来茶叶和海贸陆续兴起,海西府才开始扬眉吐气,尤其围绕甘泉港周边的地方都跟着富庶起来,甚至不逊色个别历史底蕴深厚的北方大城。

  但,海西府面积大,甘泉港能辐射到的地方有限,剩下的地方也不是处处都适合种茶,于是,就有了敖县这个“奇葩”。

  作为一个下县,敖县就是海西府的拖后腿小能手,能硬生生将全府税赋拉低一个大档次的那种。年年入不敷出,连征税的官吏都不爱去那里催。因为那里太穷,路太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