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2章 刘伯温与李善长的道_诸天:开局九阳神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一个月。

  自从授封大典结束之后,大明朝堂上发生了很多事情。

  首先是朱元璋都察院升格为御使台,脱离中书省管辖,直接听命于他,并令蜀国公刘伯温出任都察院左都御使,一体统察朝庭内外所有官吏,上至中书省丞相,下至各省州府县衙,包括水陆三军将士,全有统察大权。

  可以说是明面上的官方锦衣卫首脑,类比现实的纪委之长。

  刘伯温的职权可谓是朱元璋一人之下,满朝文武百官万人之上!

  同时,朱元璋下诏,任命魏国公徐达为中书省左丞相,任命韩国公李善长为中书省右丞相。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李善长的不放心,特意任命徐达来当这个左丞相来敲打李善长这位朝堂上的淮西人首脑。

  所谓左右之名,好比是现代的正副之名。

  别看徐达是左丞相,实则他只占个名,根本不管事。

  而李善长的右丞相,表面上是副的,实际上还是他主管事务,只是表面上头上还有一个徐达而已。

  这就是朱元璋驾驭文武,平衡朝堂文武之争的一种手段。

  单从这个操作来看,朱元璋是有些政治智慧的,如果不算以后他的无脑操作的话。

  再之后,又有刘伯温的弟子杨宪治理扬州有功。

  杨宪在扬州期间亲率扬州官员下地种田,挖渠,开恳荒田,提出官员责任田制度,并以酷烈手段杀死贪污犯官,饱受朱元璋好评欣赏,朱元璋大喜下召杨宪入京受赏。

  杨宪进京后,敬奉三袋当季收获谷物,一袋稻谷,一袋红薯,一袋玉米,并且还有两支半尺来长,谷粒两百余粒,可称千年罕见的祥瑞稻穗,并同明王所献的红薯玉米一样,是上天降于大明王朝。

  朱元璋闻之大喜,将这两支祥瑞稻穗挂于御书房之上,天天都要瞅一眼。

  随后大喜之下的朱元璋任命杨宪为中书省平章政事,三品衔,可谓是一步登天。

  值此时,中书省内有杨宪这个刘伯温弟子以作节制李善长,中书省外又有刘伯温这位一人之下,统察百官万民的左都御使。

  师徒二人一在内,一在外,合力节制李善长,风头可谓一时无两。

  朝庭之外,很快便有流言传出,朝廷之内有淮西党与浙东党。

  前者以韩国公丞相李善长为首,后者以蜀国公刘伯温为核心。

  杨宪本人也是心中激动,主动找刘伯温商讨如何节制李善长,赶他下台,刘伯温却是老成持重,不想弄权成党与李善长相斗,这斗来斗去没有半点好处,只有坏处,自取祸事。

  奈何杨宪却是不甘心,他才四十不到,如今已坐上三品大员之位,他却还想要往上爬,更上一层楼。

  怎么爬?头顶上李善长就是必须要扳倒之人,可现在刘伯温却忽然说他不想和李善长结党相争,试问杨宪又怎能甘心。

  杨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