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该来的总会来_人在大唐,浪到飞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笠翁对韵》好一通背之后发现,这个其实就是唬人用的,对对子主要还是看天赋。

  没那个天赋,就是把一副对联里面所有的字都给你,你都拼不出来。

  但往日里没有半点用处的《笠翁对韵》今天却派上了用场,在李小四渴望的目光中,李承乾直接把《笠翁对韵》的第一篇给他背了一遍。

  没有没用的知识,只有没用的人。

  用孺子可教的眼神目送李小四欢天喜地的离开,李承乾觉得整个精神世界都得到了升华。

  唉,看来自己这好为人师的臭毛病是改不了。

  “殿下,不知这《笠翁对韵》是何人所作?为何老臣对此一无所知?”

  李承乾正沉浸在教书育人的快乐之中,被突如其来的声音打断,回头去看才发现是魏征不知什么时候来到自己的身边。

  “魏老什么时候来的?”

  “殿下赎罪,老臣来时殿下正在与卫王殿下探讨诗词,老臣一不小心听的入了神,望殿下不要见怪。”

  魏征一脸的诚惶诚恐,他这辈子读的书也不少,可《笠翁对韵》他着实是第一次听说,初时不以为意,听听着听着就不知不觉入了迷,直到李泰离开方才醒悟,自己该不会听了什么不该听的东西吧?

  皇室不比普能人,往往都会有些秘传什么的,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李承乾这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那么好的诗。

  与担心自己被灭口的魏征相比,李承乾则是担心自己的戳穿,打了个哈哈:“什么见怪不见怪的,这《笠翁对韵》是我听一个老道士讲的,当时觉得好玩就记了下来,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今日正好青雀说他对诗词一道颇有兴趣,索性就背给他听听。”

  听说是道士传出来的,魏征忐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暗自琢磨长安那些有名的道士是谁有这般才华,能写出这般浅显易懂的书。

  李承乾哪敢给魏征多想的时间,很快便岔开话题问道:“魏老,今日前来可是有事?”

  “有……”魏征脸色刷的就变了,一拍大腿:“坏了,陛下召见。”

  李承乾愣了一下:“什么?”

  魏征却根本不给他任何机会,拉着他就往外跑:“刚刚陛下派人传旨,要殿下与臣一同去丽正殿议事,坏了,坏了,刚刚只顾着听书,却把这等大事给忘到脑后。”

  这么大的事情都能忘?

  老魏你果然作的一手好死。

  李承乾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反手抓住魏征,闷头就跑。

  可怜老魏四十多岁的人了,本来常年不运动身体就不好,再加上这么一跑,等到了丽正殿,连肺都差点喘出来。

  这要是放在以前,正在议事的老家伙们再如何也要问上一两句。

  但今日却没有,一个两个面色阴沉,好像是有人抱着他们家孩子跳井了似的。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柴绍,李道宗、李孝恭、侯君集、萧瑀……,文臣武将十多个人将御书房挤的满满当当。

  一看这架势,李承乾隐约觉得自己好像是明白了什么。

  突厥人终究还是要南下了么?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