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3章儒学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徒,粗鄙不堪。

  每次设宴,大臣们便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上朝时候也不成规矩,为此,刘邦非常讨厌,他感觉自己不像当皇帝,跟当反贼时没有差别。

  此时,叔孙通制定一套相应的仪式的名号,上书刘邦。

  刘邦应允,但要求什么事都要简便易行。

  叔孙通投靠这么多年,韬光养晦,就是在等这个机会。这个让儒家兴起的机会。

  一直以来,许多人骂他投靠的主公差不多十个了,只会溜须拍马,认为叔孙通玷污了儒学。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了,各地的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十月的朝会。

  礼乐并不奢华,但庄重。步兵、骑兵、旗帜整齐。文武、诸侯站列分明,百官执职传警。

  哪一个有不符合礼法的举动,立刻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拉出去。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敢喧哗失礼。

  这时,刘邦心满意足的说道:“吾乃今日知皇帝之贵也。”

  刘邦一高兴,叔孙通自然升官,并赏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趁机推荐自己的弟子,所有弟子都被刘邦封为郎官。

  见识到儒家的好处之后,刘邦又以孝立国,准备推行儒术,可惜没几年刘邦就驾崩了。

  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互爱、同情等。

  义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者举动,合乎正义的思想行为。

  礼是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由道德观念和风俗观念形成的仪礼,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智,有智慧的人。

  信,诚信,不欺骗。

  忠,诚信尽力,为国尽忠。

  孝,对父母尽心尽力奉养并顺从。

  廉,不贪污受贿。

  耻,懂得知耻奋进。

  勇,勇气,敢作敢当。

  人心不古,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现尧舜禹禅让时的纯洁。

  每过一个时代,人的心思便会厚重一分。

  在儒学的教化下,许多百姓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使其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被**者当成待宰的羔羊发泄。

  一怒屠城,伏尸百万。是多么的豪言壮语?多么的英雄气概?

  这真的是英雄乎?

  想想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多少青少年崇拜的偶像。都说他的失败是因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不要关中,非要据荆襄而王天下。战略失败。

  而项羽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天怒人怨。或许这才是他失败最关键一点。

  曹操一统北方,北击异族,雄才大略,功绩卓著,天下枭雄。那种功绩谁也无法抹杀,却因为屠城被后人诟病。

  有人说乱世里没有道德,名声一无是处,君不见袁绍四世三公,曹操刺董,刘备广施仁义,孙策兄弟依父之名?

  “若让卿在一县之地,推行变法,卿觉得能否成功?”杨赐对刘凡问道。

  “吾必成功!”刘凡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一县之地,文的不行,来武的,很快就能制服。届时便可顺理成章的推行法制。

  “卿成功,是因为掌控一县。若掌控天下,让天下顺从,变法自然而然可成功。”杨赐语出惊人。

  刘凡皱眉,杨赐所言虽有些倒行逆施,但却为真理。

  只是刘凡意外杨赐,这看似已经行将就木的老人,言语为何带着欺君罔上之意。

  “从天下大势,便能看到更迭,本以为大汉气数已尽,如今,天下事在你!”杨赐说完,艰难的起身,侍人立刻过来搀扶。

  他一步步走出堂屋。

  他是智者,一生忠于大汉,放不开思想。

  许多事情,他不吐露,不代表他不知道。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