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4章 求稳不求全,辽长城以内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要按原计划继续向北挺进吗?”刘文秀略有些犹豫地问。

  “当然。”曾英回答得毫不迟疑,“此番伐清,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伐灭清虏,至于收复清虏伪藩王封地,只不过是最低目标而已。”

  刘文秀皱眉道:“就怕清虏集中兵力,在前方哪里埋伏我等。虽说我军不惧,但若中了埋伏,终究难免损兵折将。”

  曾英也不是莽夫,闻言道:“不管清虏有什么布置,我们按军务院制定的计划行军就是。

  我军先走沿海,取了辽河口,然后沿三岔河北上,收取北边辽长城附近诸堡寨关城,再看情况打下海州城,之后等着跟北路军汇合就行了。”

  军务院这次制定的伐清计划还是很有特色的,那便是求稳而不求一役尽全功。

  正常来讲,南北两路无论哪路进军顺利,都应该勇猛突进,最好直接打到沈阳城,把清庭主要掌权者一网打尽。

  这种打法很激情,但却太冒险了。

  只能是一股精锐部队,不顾后勤,以战养战才能实现。

  问题是,清国如今虽然虚弱,却并非无兵可用,少数精锐是不可能打下沈阳城的,反而可能折戟沉沙。

  所以,军务院干脆就让大军以稳为主,南北两路汇合后,按步照搬地向沈阳平推过去。

  求稳当然也有很大缺点,那就是给了清国反应、应对的时间。

  清国既可以从各处调来大军据城而守,也可以选择带走沈阳等地的人口、财富,转入辽长城以外的山林中——女真诸部起于那里,辽东山林才是他们的主场。

  两百多年前,大明立国之时,并没有完全消灭残元势力——元顺帝携带残余实力弃中原走漠北,其后来分化出的势力驰骋于东部蒙古草原,便成了大明在东北方的威胁。

  为了抵御草原的威胁,大明便在东北地区屯兵、筑城以固边防。

  一直到成化年间,陆续修建了四千多里的辽长城。

  依靠在长城与大海之间屯田、冶铁、煮盐等政策供应边防军需,并设立诸多卫所、驿站,才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辽东陆海防御体系。

  辽长城西接蓟镇长城,向东不仅囊括了整个辽西走廊,向北更是抵达铁岭卫、辽海卫以北(后世昌图以北),继而折转南向,一直到鸭绿江入海口西岸的镇江堡(九连城),才算终止。

  辽长城以内的这一大片土地,是明人开阔了两百多年的熟地,以农耕来论,富饶程度绝对是远超过辽长城以外那些荒莽山林的。

  昔年建州女真崛起的著名战役,萨尔浒之战,就发生在辽长城东段抚顺关之外的萨尔浒。

  所以,这次大明伐清认为最可能、最应该实现的战略目标,其实是恢复辽长城以内的所有疆域!

  ···

  沈阳。

  清国“皇宫”。

  多尔衮正在跟代善、济尔哈朗议事。

  只见代善佝偻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