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70章 整顿?我大明盐政已无整顿的价值了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应该知道的。

  然我朝很早盐政就开始败坏了——其本应该在便利民众生活的同时,成为我大明一大财源。

  可如今盐课所供银两不仅大大不足,民间盐价也是虚高,且多劣质盐。又有私盐横行,夺国家之利以肥私人。

  朕即位之初,忙于各方面事务,一时无暇顾及。如今国势渐稳,诸事稍定,这才腾出手来解决盐政问题。”

  听了朱媺娖这番话,三人都露出肃然之色。

  对于历代封建王朝来讲,盐政从来都是顶大的事。因为盐课所得,在封建王朝岁入中往往占据了不小比例,甚至多达一成以上。

  对大明来说同样如此。

  若盐政败坏,往往也会让国家财政出现问题。所以,盐政向来是大明朝政中的大事。

  只是盐政问题牵扯利益甚多,绝非那么容易解决的。林佳鼎、刘中藻虽然也自负有些才能,有志匡扶社稷,却不敢轻涉此事。

  因此,两人心中都已有了主意:若陛下并无解决办法,或解决办法不可行,定要劝陛下缓缓图之,不要急切之间,连眼前所有的局面都败坏了。

  须知,盐政若出了大问题,可不止是国家少了收入,甚至会让很多百姓吃不上盐,进而激发民变。

  刘中藻与林佳鼎都是福建人,且都是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生,只不过他是福安人,林佳鼎则是莆田人。

  林佳鼎是崇祯三年进士,崇祯七年举人;刘中藻则是崇祯七年举人,崇祯十三年进士。

  晚了几年,刘中藻要比林佳鼎更不信任朝廷中枢乃至皇帝的决定——实在是因为崇祯和其朝廷中枢的扯淡决策太多了。

  再加上刘中藻性子要刚直一点,当即问:“陛下可是要整顿各地盐司?”

  大明盐政政策承自宋元,最初盐司分为两类。

  一是在两淮、两浙、长芦、山东、河东设立五个都转运盐使司,其下又辖十四个都转运盐使分司。

  二是在四川、福建、辽东、广东等七个产盐、煎盐地,设立盐课提举司。

  两者并无上下级关系,但前者官职品级普遍比后者高两品。

  且两者都直属于户部。

  然而,到了正统年间,这一套盐政体系就败坏到难以收拾的地步了。朱元璋所定的开中法已难以顺利进行,甚至名存实亡。

  不得已,朝廷只能开始将侍郎、副都御使等中枢次级高官委派到地方上,巡察盐政。

  因为侍郎、副都御使都属于部院高官,故这些官员被称为“巡盐部院”。

  这一套中枢高官巡察地方的政策确实有一定效果,令大明盐政有所起色。

  然而部院高官不可能总在地方上吧?他们部院中还有活儿呢。况且,若是让其专门巡盐,那么与都转运盐使司官员又有何区别?

  于是到了景泰时期,又提出了巡抚兼理盐政的办法。

  最初,确实出了一批能兼管盐政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