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3章 张煌言赴京赶考,看报刊举子论政_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较为僻静的地方。

  小二在前面带着路,忽然换了宁波话道:“三位老爷都是宁波人吧?小的也是宁波人。”

  老者笑道:“原来是小老乡,失礼。”

  “老爷客气了。”虽然三人并未表明举人身份,但小二已经看出三人必是赶考举人,又多问了一句,“三位老爷是宁波哪里人?”

  “鄞县。”

  “鄞县是好地方啊,文名在整个宁波都排得上号,三位老爷此番必能高中···”小二边滔滔不绝的讲着,边给三人安排好了房间。

  待小二临走时,壮硕青年却叫住他道:“今日那《大明报》旬刊该出来了吧?你去买两份送过来。”

  青年的书童则给了小二几十文钱。

  小二接住钱,笑道:“跟这位老爷说一声,如今《大明报》出的可不是旬刊,而是旬半刊,五日一发。”

  待小二离开,壮硕青年站在二楼外走廊打量着周围环境。至于房屋检查,行礼安置,自有书童去做。

  这时那老者也出来了,应是听见了壮硕青年让小二买报的事,笑道:“玄著看来很关心国事啊,刚到京城就要看报。”

  壮硕青年道:“清虏虽已被赶到关外,但国事仍多艰,我辈举子自然是要多关心。”

  这壮硕青年二十六七岁,却是来南京赶考的张煌言。

  张煌言出身于浙江宁波一个官僚家庭,父亲官至刑部员外郎,可惜在张煌言十二岁时就病逝了。

  张煌言因小时候跟随父亲宦游大明各地,见识了天启、崇祯年间的地方动荡、百姓疾苦,因此少年时便胸怀大志,且为人慷慨喜欢讨论兵法之道。

  后来,他于崇祯九年中秀才,崇祯十五年中举人。

  因崇祯年间朝廷急需武备人才,故读书人科举亦可加试骑射等武科,而张煌言屡次加试都是骑射三箭皆中,引人惊叹。

  至于这老者,在后世也算是颇有些名气,乃是宁波鄞县万氏的万泰,师从刘宗周,乃是崇祯九年举人。

  此人生了八个儿子,各有成就,后来被称为万氏八龙。

  这次跟随他一起来赶考的青年,便是其第长子万斯年,比张煌言年长一岁,也是崇祯十五年举人。

  张煌言跟万泰聊了没多大会儿,小二就买来了两份《大明报》旬半刊。

  张煌言给了一份万泰,自己便拿着另一份就在走廊上翻看起来。

  却见这旬半刊标明了一月第二期,说明是在正月初五发的首期。

  随即他直接翻到军事板块,一看顿时皱起眉头,叹道:“清虏还未彻底平定,云南又有土司作乱,居然占据了昆明,将沐国公都驱逐了···我大明何日能彻底太平?”

  旁边万泰正津津有味看着政治板块上的“三府实行三年义务小学制”之事,闻言头也不抬地道:“西南土司叛变不是常有的事吗,小乱年年有,大乱每十年必有一次。

  如今距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