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长命百岁_纵兵夺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身征尘,换上常服走出府门时,街道上正是车来车往,朝议的消息已经传至各个公卿府中,都在准备前往皇宫。典韦整备衣甲立在府外,见燕北出来便牵上马匹请他上马。

  马上的燕北即将离开府邸,突然心血来潮地转过头十分认真地看向身后的郭嘉,“奉孝,在礼节上真的有将军未洗征尘不能面见陛下的说话?”

  “大司马。”郭嘉立在府门台阶下,朝马上的燕北遥遥拱手,“属下,想当然耳。”

  燕北轻笑,打马而走。

  皇帝听说燕北要召集朝议的事,在皇榻上急的团团转,他担心自己说出那句话会不会刺到燕北,不禁有些后悔听了杨彪的话。实际上皇帝大多都是这样,杀何进不杀何进,刘协他爹是这样样子;刺董卓不刺董卓,刘协也是这个样子。

  皇帝点头不点头,只要推出去一个人就是了。

  宫门前,燕北出乎意料地见到候在门侧的钟繇,“大司马,在下久候多时了。”

  “光禄勋有何见教?”燕北瞥了典韦一眼,见他神色如常这才稍稍放心,光禄勋掌控宿卫,哪怕宿卫都是他的羽林骑,也难说心头没有担忧。不过显然是他想多了,钟繇仍旧恭恭敬敬地拱手道“在下想向大司马自荐,可否出任并州牧?”

  燕北眼神定定地看着钟繇,这是个真清醒的人,愿意用自己来作为弥合皇帝与大司马的桥梁。

  “元常不必如此,你觉得尚书令如何?不如你来补这个位置。”燕北说着连步入宫中,穿过幽深的复道,立于朝堂上首。

  “陛下,并州不可无牧守。尚书令曾任二州别驾,推田亩之策兴武备之法,故而臣举荐荀仲豫为并州牧,可安定并州!”燕北在大殿上踱步,他的心里有一面尺子,你不过分,我亦不过分,可一旦你越过这道尺子,那今后的事便不再需要什么道理了。“尚书台亦不可缺,便由光禄勋任尚书令,朝廷选拔干才,得以倚重。至于光禄勋,自有羽林中郎将接任。”

  诸多朝官还尚未明白局面,便见燕北旁若无人地任免九卿,纷纷诧异不已。只有堂上的皇帝缓缓闭目,一言不发……抿着嘴的兽终于在遭到攻击前露出獠牙,往事历历在目,堂下踱步的燕北与董卓、李傕的身影缓缓重合,只是他远比董卓李傕厉害得多。

  “太尉杨公,袁绍兵临渤海,您却欲置朝廷于不顾,调燕某前往并州是何道理,你忠的是汉室还是他袁氏啊?”燕北虚其眼来望向杨彪,只是仅仅一眼,拱手对皇帝道“三公如今只剩太尉一个,待杨公卸任,朝廷赋税左支右绌,免了吧。杨公既然与袁氏相熟,不如代朝廷前往青州劝降……下朝启程,车驾已经等在宫外了。”

  其实现在皇宫外是没有车驾的,只是燕北既然在朝上说了有车驾,那么等下朝时,宫外便一定有车驾。

  “大司马,杨公四世清德,海内所瞻,历典二司,元纲极位。今日阁下远驱杨公于河南,难道不怕来日世人唾弃?”仗义执言的,是孔融。历来他与燕北相熟,却不能眼看燕北在朝堂兴风作浪,有他领衔,堂上便有不少官员齐齐伏倒道“请大司马三四!”

  “弘农杨氏,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便是荒郊野民亦知名族声望,文举兄多虑了,燕某怎会害了贤良。”燕北张开口无声地笑,屈指向杨彪,“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劝降袁氏可免于战端,成与不成,天下百姓都将称颂您的恩德啊……下朝!”

  只是最后二字一出,冷厉的语气却令人三伏天里如坠冰窟。

  殿门光影斑驳,留下常服大司马的背影与一声带着辽东语调的叹息。

  “四世太尉的名族,比四百年挛鞮氏如何?”

  自秦二世时冒顿起,挛鞮氏最后子嗣呼厨泉终消失于并州大漠,与漫漫黄沙同眠。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