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中平略记_纵兵夺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当燕北再提出此事时,陈群一口应下。

  前往州府担任从事对陈群来说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功曹是州中大吏,非但没有辱没陈群的才具还能看出燕北对陈群的厚望……这几乎是燕北能够拿出最高的官职了。当然,吸引陈群决定留在幽州的关键还是在于前往州府担任功曹从事更方便于前往涿郡祭拜卢植。

  尽管眼下涿郡还在公孙瓒兵马的控制下,但陈群以为只要燕北亲临蓟县,一定不会准许公孙瓒兵马驻扎在涿郡。

  卢植病逝前将编撰《中平略记》交由陈群代为操刀,也算了却卢植一桩心愿。不过实际上这册书到如今仍旧叫做‘中平’已经不是那么合适,早在卢植病逝之前便已将中平年号发生在天下的事宜记录完毕,自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起,西北羌乱、幽冀二张叛、长沙区星等等,各地造反起兵者不可胜数,直至各路诸侯起兵讨董。

  眨眼间,到了初平三年夏的如今,陈群将初平年间天下发生的事宜亦记载于书简当中……若是情况允许,陈群甚至希望能够将卢植的心血铸成青铜大鼎,以遗后世。

  《中平略记》并非是记录一州或是一人,亦非史书,而是由卢植、董卓、袁绍、燕北等人在天下大势之下自不同角度做出种种举措,从侧面记载这个疯狂而又怪诞的年代中这些明明心存天下的人是如何站在自己所处的位置上用权谋、战争,将汉朝推进深渊。

  其间有卢植眼看汉室倾颓却无力回天的悲愤,亦有诸如董卓以兵当国凶威震世造成的影响;有接近史家冰冷的话语表述出权倾天下或割据一方的诸侯之善于恶,亦有夹杂强烈个人情绪的对桓灵二帝与董卓掌权时的种种为政举措的评判,甚至还有许多卢植对小皇帝在时局稳定后的种种建议。

  只是可惜,卢植见不到那一天。

  就连在卢植过世后继承遗志继续编撰的陈群,也不知自己还能不能见到天下清平的那一天。

  卢植在世时,每编完一简便派人誊抄传送燕北,燕北自是认真阅读。他很轻易便发现卢植的略记大多是在提点自己,也正因如此陈群才在编书时特意将卢植的治国策论独编出一部……不难看出,卢植希望燕北不要步董卓的后尘。

  在卢植看来,燕北掌权要比董卓掌权更加危险。董卓只是专擅朝政,可若轮到燕北?

  恐怕就是改朝换代了。

  策论一卷,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卢植在世时的不安,尽管这在燕北这个当事人看来近乎是天方夜谭,他没有那样的野心也没有那样的实力,可在卢植眼中自汉王朝东北孕育出这个亦燕北为首的地方割据诸侯已然拥有了问鼎中原的潜力。

  似乎燕北具备权臣的一切优点,狠辣狡诈不失坚韧,唯一的缺点便是不姓刘。

  卢植直至去世前,还在用他的方式挽救危如累卵的汉王朝,即便燕北认为老尚书是杞人忧天,却也很难不对这位汉室忠臣献上尊敬。

  司马朗与陈群纷纷出仕之后,燕北再一次集结起随他纵横天下的兵马,这一次旌旗向西。

  幽州牧!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