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7 章(【水调歌头】...)_开局继承博物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道阻且长。

  可人不能因为山高路远就止步不前,所以琴声越发地雄浑有力,似乎有着不跨山过岭不罢休的决心。

  琴声戛然而止。

  苏轼这次略作思量,和了一首《满江红》。

  这是他读的颇为酣畅的一首词,毕竟知晓了靖康之难后再读这首诗,他这个经历过大宋鼎盛时期的北宋人很难不心潮澎湃。

  古曲谱用的是减字谱,它有一个特点是不标记曲子的节奏。

  同样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弹出来的曲调也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

  苏轼弹的《满江红》就弹出了洪浑雄壮之感,激昂处仿佛当真能把那险隘重重的崇山峻岭统统踏破!

  不管是屋里的人还是直播间里的观众,这一刻都莫名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什么高山,什么险峰,根本就不算事儿!等着吧,我马上就要把它踩在脚下!只要是我想去的地方,那就一定能到达!

  这是古琴能弹出来的感觉吗?

  吴普只想到欧阳修评价苏轼的那一句“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文字能够做到令人“不觉汗出,快哉快哉”吗?

  很多人钻研了一辈子,也不过写出几句酸诗几句酸文,读来一股子无趣的酸腐味。

  可有的人写的文章就是能给人一种畅快非凡的感觉。

  苏轼弹起琴来也一样,他的琴音和他的书法、他的文章一样,也许他的技巧不是最好的,也许其中处处透着打破了世俗标准的“不羁”,可就是让人觉得酣畅淋漓,一如欧阳修所说的“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几乎是苏轼弹完《满江红》的同时,那挡在正厅之中的屏风突然被人挪开了。

  一位鹤发老人出现在所有人眼前。

  她年近七旬,满面风霜,一双手却还稳稳当当,不见一丝丝不该有的颤动。

  即使已经长出皱纹,那依然是一双很适合弹琴的手。

  这位肯定就是百琴堂主人了。

  苏轼奇道:“不是还有一轮吗?”

  “不用了。”百琴堂主人摇着头说道,“就算再来十轮,你应当也没问题。”

  苏轼谦道:“我接触的曲谱比较多,总有能对上的。”

  这是大实话。

  基本常见的词牌苏轼都能弹上一段,诸多名曲更是烂熟于心。

  主要是他们读书人就那么点爱好,平时聚在一起大多是聊聊诗文听听曲,可不就是比现代人接触的曲谱多得多吗?

  百琴堂主人摇着头说道:“这一关根本不可能难倒你。”

  古琴有三种音色,泛音、散音、按音,分别象征着天、地、人,她第一轮偏向于表现“天”,第二轮偏重于表现“地”,苏轼不仅轻轻松松听出她曲中之意,还直接来了个破而后立,“天”和“地”经他那么一弹仿佛瞬间开阔了。

  技巧好的人好找,有这种胸襟、这种气概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