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8 科技就是战斗力_大宋有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技术上西夏军不用进行特殊训练,都快成本能了。利用轻骑骚扰侧翼、利用重骑中路突破。

  只要把步兵的密集阵型冲散,给己方步兵提供有利条件,这场战斗基本就算结束了。遇到好的将领、训练有素的步兵,这个过程可能会长一些,就算冲散一次,对方还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集结。

  这样的话,骑兵为主的西夏军就不再打攻坚战了,会采用围困战术,顺便再去看看能不能断了对方粮道,慢慢耗也得把步兵耗死。

  那要是遇到对方骑兵也不少的情况呢?西夏军还有办法,那就是撤退。他们的步兵其实也有马匹代步,跑起来一点不比骑兵慢。

  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把战线拉长,充分利用地形、气候和对方骑兵周旋。寻找机会出其不意的迅速集结兵力,再去冲击对方步兵。

  把步兵先打垮之后,西夏军摇身一变又成了步骑混合兵种,由重甲步兵结阵和对方骑兵硬撼,然后用轻骑兵限制对方骑兵的活动空间,逼着他们要不就打、要不就跑。

  这些战法都是洪涛通过翻阅朝廷公文、询问各级将领、以及和王韶领导的总参谋部通信总结、学习来的。

  别看来回来去就是两三种战术,但如何运用、何时运用何种战法,都是由身经百战的军官们临场发挥的,没有太固定的程序。

  有时候一个正确的小选择就能左右一场战斗的走向、好几个这样的小选择综合起来,就足以影响一场战役的胜负。

  洪涛研究了好久,发现针对夏人的战术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有点难度。自己有可能达到比较高的指挥技巧,但需要经历过很多场实战,然后从每一次战败、胜利中总结吸收。

  这种办法显然不适合自己,说不定一次失败就死翘翘了,太危险。于是干脆就不管对方的战术了,一切以自己为主。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你们爱咋打咋打,反正我就这样了!

  说起来这种以我为主的战术要不就有极其高超的指挥技术,还有非常精锐的部队,要不就是大傻瓜,啥都不会,所以不愿意变化。洪涛基本上属于后者,但他比后者多了一项依仗,武器!

  很多人一说起战争总喜欢把指挥官的智慧、士兵的勇猛放在前面,这种理由听起来确实很有感觉,很传奇的样子。

  但是吧,现实往往是很枯燥很没意思的。真正决定战场胜负的往往不是指挥官的智慧和士兵们的勇敢,它是个冰冷冷的玩意,武器装备。

  在二战前期,不管是法国、英国、苏联还是美国,都抗不住德国和日本的进攻。突然性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是武器装备准备不足。

  不管英法和苏联的指挥官如何智慧、士兵多勇敢,也无法挡住德国人庞大的坦克集团。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在钢铁大炮面前啥计谋都是枉然。

  美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