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 天净沙_红尘有幸识丹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设学堂’,‘应科举’四利,钳耳已经答应了。”

  “这是利国惠民的好事呀。”

  “我猜着,皇帝的意思,大概是想借着西羌立个范本,要彻底解决蜀州各族的问题了。”

  “先皇曾经以霹雳手段,把蜀州各族元老杀了个遍。当年我入蜀寻访丹青一家下落,就觉着表面虽然风平浪静,暗里依旧人心不稳。”

  “新皇一上来,即疏之导之,安之抚之,又有现成的好样本,当能很快奏效。”

  “‘设学堂’之外,还同意‘应科举’,这是真正把各族百姓当成子民看待了。”

  一代明君气象,已经初现。

  二人并肩下楼。不约而同,长叹一声。彼此笑看。

  江自修道:“没准,咱们赶上了好时候呢。”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海怀山笑问。

  江自修仰天打个哈哈:“先生,我是生意人——说到底,你是看病的,我是卖字画的。”

  “不错,我是看病的,你是卖字画的。”

  洪正元年年底。

  由“宝翰堂”起头,京城南曲街十八家老字号联手,将参加本年度“新春赛宝大会”的宝物全部进贡,作为新皇贺年之礼。

  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倒在其次,关键在于,它们代表的是民意,民意啊!来自民间商界的这种完全自发的举动,表达了民众对于皇帝、皇室和朝廷的肯定与信任,充分体现了赵氏家族对大夏国的统治已经深入民心,得到了百姓的衷心拥戴。

  随着织造业泰斗范阳苏家,蜀州贸易大亨利德商行的积极响应,这股声势很快蔓延到整个锦夏商界,也由此开创了锦夏朝商人关心国事朝政,为国分忧,出钱出力的优良传统。

  当然,不仅如此,江家还另外暗中捐献国库黄金十万两,用于国家基本建设。皇帝陛下的回礼,是御笔钦题“宝翰堂”三个字,挂在了江家京城总号的大门上。

  年底了,贺焱拿着户部的账单和哭穷的折子,往弘信宫找承安来了。

  如今三才先生的职务,乃是接替卢恒做了秘书省丞。卢恒自从“麻姑献寿图”一案后,颓唐了很长时间,本来指望承安登基后给自己挪个好地方,谁知到头来才发现新皇对人事动得极为有限。愤而请辞,承安二话不说答应了。转头就把贺焱、李旭、冯止三人放到了秘书省。

  按说秘书省不在三省之列,是个单纯的文书部门。但是架不住皇帝倚靠重视啊。承安水滴石穿般慢慢强化秘书省的作用,到后来干脆把它变成了皇帝专用顾问机构。等贺焱升任右相以后,竟形成了锦夏朝丞相自秘书省出的惯例。

  当然,这些卢恒是没机会看到的。眼下皇帝对卢家的补偿是,借着地方官进京述职的机会,提卢子晗为凉州刺史并赐婚,以长公主下嫁。只等公主守孝期满就完婚。

  卢子晗和赵漪,一个感恩戴德,一个一往情深,也足以相安无事过一辈子了。卢公子这些年在西北,很是下了点功夫,加上他本身颇有才干,凉州刺史的位子,算得实至名归。

  贺焱一路走一路感叹,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掌舵不知风浪险。今年先皇这场厚葬,居然花掉一百万两!边疆还有近二百万军队要养,最近又答应给蜀州少数民族地区修路,各处舶务转运司第一期税收怎的也得三个月后才能收上来……这个年,不好过啊。

  承安看着贺焱呈上来的折子,道:“裁减军队的事,总要过些年,再费钱,也得先养着……何况陆上兵力削减,水师却要扩充,钱一样是省不下来的。”忽然一笑,“眼下这个年,还是过得去的。”说着,把江家送来的清单拿到案上。

  贺焱看得连声啧啧。心想,陛下彩礼去得惊人,对方陪嫁来得更丰厚啊。国舅以江湖人脉相送,国丈搬来金山银山——这门外戚,实在是完美之至,完美之至。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