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46章共同的敌人_重生之美利坚土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油还有人要吗?

  这件事之所以能够放在小布舒的桌子上,不得不说,全部都该是威廉怀特的锅。最近这段时间,他原本就在给小曰本添堵,现在既然机会不错,还是把曰本扔井里吧。

  发动群众当然是一个方法,可这实在风险太大。曰本和米国的经济息息相关,这玩意玩过火了怎么收场都还是未知之数。

  花生顿沸沸扬扬,各种议员轮番上场,斗的是鸡飞狗走。

  一群小曰本直接就看呆了,老大,这是普通的一起交通意外吧?怎么居然就能上纲上线了。

  救命啊,求放过。还有啊,现在都尼玛全球一体化了,我这里刹车如果有问题,难道你这里就没有了,大家其实用的东西都一样。

  咳咳,事实自然并非如此了。曰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当缺乏,大多数原材料需要进口,这就需要生产商们不断研究怎么少用原材料,怎么压缩制造成本,最终谋求利润最大化。相比之下,欧美的生产商压根不吝啬原材料,更热衷于真材实料和精致做工。

  在这种巨大的理念差异下,米国的生产商对压缩50%成本的指令根本无从下手,但又不得不满足曰本的要求,这就必然导致零部件的质量大幅下降,工人的工资也不断缩水。

  说起来搞笑,曰本的精益生产源自于米国的六西格玛。这种所谓的单件流,对品控是极为有利的,因为一旦发现问题,整条流水线都会被叫停。

  理论上如此,对于自律的曰本人来说。这样生产模式棒极了,相信要不了太多的时间,他们就能把所有的米国车企干趴下。

  可理论始终是理论,好端端的单件流,偏偏又变成降低成本的套路。那么好了,既然你自己把破绽露出来,我们还跟你客气啥。

  汽车行业是什么?

  别看底特律差不多已经废了,可不管怎么费,汽车总是一个需要严加保护的产业。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大家对手,花生顿是什么都会干的。

  事实上,他们在不久之前刚刚干过一次。

  1986年,大众在米主要品牌奥迪5000系列汽车,在美国被指存在设计缺陷,导致多起因自动加速造成的安全事故。大众集团随后召回了其在米国建厂以后在美国生产的全部25万辆汽车,虽然后来的司法判断确认了事故并不是出于设计上的缺陷而只是由于驾驶员的错误,但是大众已经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1985年,奥迪在米国的销量曾一度达到74061辆。这一数字在1991年下降到12283辆。其后随着西德马克对美刀汇率升值因素,大众于1988年关闭了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工厂,放弃在美国的现地生产。直至2008年大众才重返美国本土建厂,因为这次的折腾,大众在美国这一世界最大汽车市场几乎被彻底边缘化了。

  看看,和那个刹车门是不是很像啊,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米国希望再来一次的。小样,日耳曼人能被赶走,米国人同样也可以,只要你们影响了米国的整体计划,就会自动成为被消灭的目标。

  之前是日耳曼人,现在又是小曰本,或者有一天,种花家也会成为目标吧!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