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章 战长沙(七)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修改了木质托架的模样,也能把火绳枪改造成比较顺手的刺杀用*。

  在这个时代,精锐的步兵就是远可以用步枪射击,近可用刺刀搏杀。这种基本能力直到90年后的1942年依旧是全世界步兵的主流。韦泽是要坚定的走这条正确道路。

  短时间内就被韦泽给压下这么多的课题,军工部门负责*的团队心理上承受的了巨大压力。韦泽倒也没有逼着他们立刻就能拿出完善的成果出来,让*研究团队自行苦恼着摸索,韦泽自己则转入铸炮的团队。铁匠们这几天在军工部门的协助下已经把设备给安装完毕,此时的进度已经进入了相当关键的阶段。

  继承了师傅“王大锤”称号的王启秀也算是有真能耐的,拿到了韦泽的火炮设计图纸之后,他与韦泽的军工部门一起铸成了比较精细的模具。用铁水浇筑火炮,首先就得有模具,模具自然是越精准越好。即便是五倍身管比的火炮,炮膛也是越直越好。笔直的圆柱体该怎么制作?对于普通匠人来说,这是个大问题。对于韦泽来说,有了比较精细的文具之后,反倒是容易很多。把圆规定死角度,在很多纸上画出同样的圆,把这些圆小心的裁切下来,叠在一起。用细细的竹篾子固定位置,这就是最个基本的圆柱。

  在纸质的圆柱外面涂上一层蜡,用石膏把这个柱体裹起来,等石膏凝结之后,把纸柱抽出来。再向石膏模子里头注入蜡油,等蜡油凝结,把外面的石膏打碎,就得到了比较好的柱体。有了这柱体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次不同材质的倒模。虽然每次倒模之后精度都会下降,可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韦泽也已经竭尽了自己的能耐,即便是精度下降,他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这年头的中国铸炮水平落后,铸造出火炮炮管内部都是凸凹不平,此等火炮打出来的炮弹就如同满清的行政能力一样,只能用“不靠谱”三个字来形容。

  想造可靠的火炮,在不久就会展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铸造法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水压机锻造出一根钢柱,再用机械在钢柱上钻出一个孔。金属经过水压机的处理,金属内部结构会变得非常均匀致密,再有退火等消除应力的工序,造出的火炮炮管质量与寿命都会大大提高。

  当然,这其中还牵扯到非常复杂的金属晶相学问题,包括如何促进结晶,如何消除应力。韦泽不是搞这个专业的,很多东西他只看过相关文章,并不清楚具体操作,他现在能够贡献的实用技术不多。

  有韦泽拍板,铸炮场开始运作起来。化铁的炉子已经开始使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强烈热力让靠近的人都有种身陷火海的感觉。尽管是八月的伏天,所有参与的工匠以及军工部门的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