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章 捻军(八)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险阻都挡不住他。”

  二次北伐时韦泽的部队打到了天津附近。林凤祥所部中不是没有人想过与韦泽合兵一处进攻北京。韦泽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撤军。林凤祥虽然态度坚定的支持了韦泽,但是若是说心里面没有芥蒂也是瞎话。可十几年后返回头看,快速撤军是正确的。如果当时真的攻打北京城,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拿下北京的机会。可拿下之后呢?就那三四万人马无法围死北京,咸丰可以拍屁股就走,韦泽与林凤祥等人可就没办法撤离北京。若是拿下北京之后不固守,韦泽与林凤祥等人回到天京城就等着掉脑袋吧。

  固守偌大的北京城,然后指望南京的太平军倾巢而出赶到北京?现在的林凤祥想到这等战略就觉得可笑至极。但是当时真的发生了那样的情况之后,只怕有九成机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如果太平军南京方面不援助,数万军队死守北京,就是等死。如果太平军南京方面全部赶到北京,就会被追击而来的敌人包围在河北。在人生地不熟的河北,太平军再善战,只怕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林凤祥之所以让李秀成总结太平天国之前战争战略的优劣,目的就是想从中看到胜利与失败的根本。韦泽给了太平天国第二次机会,林凤祥真的不想再失败了。

  李秀成的经历比林凤祥少很多,所以感慨也少,他兴奋的说道:“彰王,若是齐王不北上,那我们就等着看捻军兄弟们能不能打出胜仗了。河北与河南可以任他们行事,只要僧格林沁一走,我们夺取河套之后就可以攻打山西。陕西、山西、宁夏、绥远全部拿下之后,再夺取了四川,这三分天下的局面就能成了。我看三国演义,诸葛亮一生操劳,所图的就是如此。三分一成,我们进可攻退可守,局面就完全不同。”

  李秀成所讲的是诸王之间比较公认的一种观点,只要能够占据山西等地,就能拿下太行八陘。这八条山道直通河北,军都陉距离北京很近,实力足够的话,太平军可以随时猛攻北京。可以说把针对满清的胜负要害握在手心里头。

  林凤祥当时也没有特别提出反对,不过他还是觉得有些不足。林凤祥总觉得诸王比韦泽差的太多。当年韦泽提出淮河防线,后来建成了淮河防线。在韦泽决定脱离太平天国的时候,与林凤祥最后一次见面,更是深谈了此事。那时候韦泽提出了淮河防线之时,却根本没有大谈特谈这条防线的意义,而是把如何维持这条防线的方法,以及为何要实施些方法的理由讲的非常透彻。

  那是站立在太平天国最顶端的角度去看待此事,林凤祥的感觉是,韦泽认为淮河防线是底线,是所有战略的基点。是必须完成的工作。完成了淮河防线之后,韦泽也以此为限,并不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