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百三十二)北洋军阀大集合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廷对民间拥有武力一直甚为“敏感”,可面对太平天国的起义烽火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在八旗绿营等“正规军”不能一用的情况下,不得不临时在民间招幕军队(也就是史书上说的“团练”)来对付,后来这种“临时措施”居然一点点的就变成了“正规”办法了。

  在战事结束后,这些军队很多被解散(就象现在的北洋6军一样),保留下来的为了不引起朝廷的猜忌,则被冠以“勇营”、“防营”、“练勇”等种种名目继续存在,这些年来军队的名目可以说层出不穷,甚至比军队本身的增长还要快!但经过中法战争和两次中日战争战火的“检验”,他们的战斗力如何已经尽人皆知了。

  说起来很奇怪,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大清帝国(其实以各种名目建立起来的军队总数比这个数字还要高得多),兵役制度不象明治时期的日本和德国,采取的是普遍义务兵役制,人口众多的大清帝国的军队居然是“职业化”的,和后世的美国有些差不多,这可能和满清入关前的军事制度有关,清军入关时由满、汉、蒙三个民族组成的八旗军统共仅有约十七万人,但是却扫平群雄,一统天下,创造了世界军事史和民族崛起史上的奇迹!

  而总数约为六十万人、由汉人组成的绿营,一开始是作为“保安队”存在的,在康熙时代是战斗力最盛的时候,可到了后来,在八旗兵日益腐朽的同时,绿营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而时光到了十九世纪末,整个帝国的百余万大军,实际上可以用于作战的军队只有很可怜地一部分。他们当中地大多数。已经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当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一经开始,整个大清帝国立刻陷入困境,不得已只好在老百姓中间重新招募军队,“办理团练”,让这些由老百姓组成的“不是正规军”的“正规军”来对付农民起义军!

  国家花费无数民脂民膏供养起来的军队,到了紧要关头,居然成了无用的废物,国家居然还得要依靠老百姓自己来保护自己!

  中**队的悲哀。=君-子堂――=也是中国老百姓的悲哀。

  现在,这些“不是正规军”的“正规军”,也面临着被淘汰地历史命运。

  从184o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帝国在军事方面的改革应该说还算是很有效果的,但由于“防汉”心理的干扰和内部顽固势力的阻挠(象一些人认为的,“仁义道德”可以代替“枪炮”的作用),加上中央权力的逐渐弱化,使得整个帝国无法在任何一件事业上做到持久地专注和投

  同时再加上周边危机四伏。更加分散了国家的精力,面对内部民众的不安定和外国势力的渗入,大清帝国其实已经显得越来越难以维持了。

  在孙纲看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