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51章 拥有‘王炸’牌的少年!_明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感谢donald玄、君临天317、火花虫百度、?anen???.?r?a?n??e?n?`o?r?g?小船多谢。

  跪求正版订阅支持!正版,正版!

  在南京这边停留了五六天,各种货物的装船工作,基本上已经收拾妥当。

  这些时日,李元庆也饶有的兴趣的在南京城、以及周边区域,好好逛了逛,当然,不是去逛青楼,而是各类商业市场和大小作坊。

  透过李元庆的亲眼所见,仔细询问,也让他对南京周边的整体经济概括,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后世时,曾有很多人,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明末:“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此时,李元庆对这句话,感触也是越来越深。

  二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流转到现在,总体而言,在各方面,都还算是很开明的。

  尤其是南京,又身为大明两京之一,区位优势也格外明显,自是也汇聚了更多的资源。

  先不说十里秦淮上的繁华。

  当然,娱乐业的兴盛,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更证明了商业的兴盛。

  正如圣人言:“饱暖思淫~欲”。

  倘若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来的这方面的心思。

  南京的几大经济支柱,几乎就是大明、或者说是华夏经济支柱、传承的写照。

  首当其冲的,便是丝绸。

  再者,是茶叶,瓷器。

  相形之下,私盐,地产,也包括娱乐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即便这些行业的产出也很巨大,但与前三者相比,不过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甚至,与骡马、车船这种运输业的苦力活,也不能相比。

  在南京周边,拥有着大量的各式作坊。

  他们将从江南各地收来的真丝、茶叶,经过或简单、或精细的加工,分成各类等级,远销大明各地以及海外。

  此次,李元庆到南京来采购,除了在丝绸方面,遇到了一些缺货的情况,在茶叶和瓷器方面,基本上是供大于求。

  甚至,李元庆还了解到,许多南京的瓷器豪商,现在的水平,几近能与官窑抗衡。

  而南京,不过只是江南地区的一个大的写照。

  像是苏州,杭州,湖州,扬州,这些传统富饶区域,就算比南京差一些,却也绝不会相差太远。

  这些区域,以点带面,就像是一张网,已经将整片区域覆盖起来,跟后世比,或许还稍有稚嫩,但却已经大差不离,只不过,通讯手段和运输方式,显得落后了一些。

  逛完了一大圈,李元庆的心里,一时也有些说不出的感慨。

  江南这样良好的经济势头,这样充裕的自然资源,加之勤劳勇敢的华夏商人、百姓,本该在世界资本市场的鳌头上,呼风唤雨、扬威展翅,汇聚天下财富入华夏。

  但~~,满清入关之后,他们却……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狗日的野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