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59章 隐匿行踪!_明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孙承宗的亲笔信,不仅暂且缓和了他与李元庆之间的关系,也让一场埋藏极深的血光之灾,消散于无形。

  其实冷静下来,李元庆也觉得他有些太过冲动了。

  倘若他真的对老孙动了手,将关宁一网打尽,即便可以嫁祸于鞑子,让鞑子来背这个锅,但总归不是稳妥之计。

  就像是‘雄才伟略’的四爷,便是他那般性子,最终也没有杀曾静,徒留给后人诸多的话柄。

  人可以有污点。

  但这种污点,其实很难化解。

  好在,云归云,路归路,双方终没有走到刺刀见红的那一步。

  孙承宗离去,报功的事务李元庆也不必操心,魏良已经赶去了京师,将全权负责周旋,李元庆也将他的精力,全都聚集到了海州城的布防和规划上。

  此时,海州城虽是已经完全被明军拿下,周围的鞑子也都被肃清干净,但海州四地平原,又无人丁,盲目来守这城,远非明智之举。

  李元庆和陈忠等诸部将官,综合考量后,还是决定将战略防御的重心,转移到海州新城上,在海州城内,只留有一个机动的全骑兵千总队,负责收拢周围情报,充作海州新城的防御前沿。

  在防御上,李元庆也延续了后金之前无人区的策略,将这片广袤又肥沃的土地,暂且划归为无人区,保留战场。

  否则,海州四战之地,即便迁来新移民,大兴土木搞建设,但安全程度却得不到保证,也只能是无用功。

  相对海州城,海州新城虽是也无险可守,但却是李元庆新建之城,虽是遭受到了洪水的侵袭,但修补的成本很低。尤其是海州新城的战略规格,完全是军事要塞的规格,各种防御体系比海州城要更完善、也更科学的多,即便鞑子真的重兵压境,防御起来,也不是太费力。

  还有河道的运输,也比十几里外的海州城更要优良,也更为低成本。

  明军此时十万大军囤积于海州四郊,每日人吃马嚼,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此时非战时,李元庆也不可能将这十万大军,完全压在海州城。

  尤其是此时还未封冻,河运还畅通。

  综合考虑,李元庆最终将孔有德和顺子两部,战兵辅兵合计一万一千余人,镇守海州城,其余各部主力,分批次,依次乘船,或是走陆路,返回长生岛各地。

  有了此次海州之役,不出意外,短时间内,皇太极和后金军主力,怕是绝不敢再在海州乱来了。

  周围已经都是无人区,哪怕打赢了,也不可能有油水,反倒会惹上一身骚腥。

  双方都需要一定程度的时间来缓和、休整,至少,年前这段时间,应该会相对平稳。

  不过,这方面的战报,李元庆显然不打算‘规矩’的往上报。

  一晃,七八天已经过去,时间已经来到了八月中旬。

  此时,明军各部主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