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清帐查册_回到唐末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天交易,分上下场,上午谈生意,下午交割货物。

  到了夜间,番商们,各自回船待着,而岸上,合作社的议事厅里,点上了十多只巨大的火烛,将厅堂照的跟白天一般。却是要对账了。

  秀儿拿起账册,跟各分管主事一一查看当天的成交额。

  成交额最大的,还是丝织品。

  无论天竺还是大食还是大秦,其贵族都对来自大唐的丝绸,趋之若鹜。

  而且,不论是精美的绫罗绸缎,还是素帛薄娟,都不缺买家。

  再加上丝绸的单价都很高,一匹丝绸,卖给这些番商,可以赚得近一贯的利润;

  比起排第二的瓷器,无论是成交额,还是利润,都高了一大截。

  而瓷器虽然排第二,却不是说瓷器的价格就一定便宜。

  无论是北地运来的白瓷,还是浙西产的越瓷,都是价格极高的高档瓷器,一套上品的用具,价值比起名贵丝绸来,只有更贵!

  若是遇上难得一见的,雨过天晴这样的极品青瓷,只需一件,便抵得半船的丝绸了。

  只是瓷器怕碎,运输过程的风险极高,越是名贵的瓷器,番商就越是不敢买多了。

  他们买的最多的,更多的是潭州的彩窑、福州的龙窑烧出来的日常用的瓷器。

  这些瓷器在这里卖价不过几文或者十几文一件,可到了大食,翻个十倍不成问题。

  其中的暴利,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若不是瓷器太沉了,不能装太多,怕是,这些番商都要满船地装了。

  不过,无论是瓷器还是丝绸,对秀儿来说,都是倒手的买卖,赚个差价罢了。

  她更在意的,还是自家工场的产品的销量。

  她对完这两本册子之后,再拿起第三厚的册子。

  见这本册子的封皮是红色的,她知道,这样货品是阿郎的工场所产,来了兴致。

  只是,拿起册子来,看到上面的名录却是茶叶!

  居然是茶叶?

  若是在后世人看到,定然会觉得理所当然,在明清时节,茶叶可是中国出口到欧洲的最大宗的商品,峰值可以达到六七万石!

  可在唐代,唐人自己都还没普及喝茶呢,怎么可能想着拿茶叶去出口?

  大唐周边的国家,也就棒子和倭国人会附庸风雅,喝点茶,出口的量也很小。

  没想到,这番商,竟然当真会买这么多茶叶?

  听到秀儿的感慨,几个主事也连连点头。

  之所以会用到“当真”二字,却是因为,大量准备茶叶卖给番商,是王延兴指定的!

  没人知道,王延兴这般做的原因何在。

  秀儿倒是听王延兴解释过,只不过,这解释却有些匪夷所思:

  王延兴说,从大食一路航行过来,船员要在海上漂将近五个月。

  五个月的吃食,大多是些干货。

  这样的饭食吃多了,就容易牙齿出血、掉牙齿,甚至身上长淤血。

  严重的,甚至还会死!

  可是,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