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72章 未来可期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校将来培养出的学生将会影响到整个世界,改变历史的发展进程。因而他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战争中阵亡的将士遗孤及收留的孤儿,还有一些是军中子弟。

  现在第一期共有六岁至十岁的学生两千余人,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三个年级。赵昺之所以招收这些低龄儿童,主要还是他们的可塑性强,还没有受到外界传统观念的荼毒,更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另一个原因自然是对自己忠心,现在老营的那些孩子已经逐步成长起来,在地方和军中任职,再过些年就会逐步成为大宋新一代的中流砥柱。

  至于这些学生将来的出路,赵昺也已经打算好,最优秀的会进入皇家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余者根据爱好和需要进入军队和工坊两个系统,或是直接服务于内廷所属的产业。他之所以这么考虑,也是因为在外界排斥的情况下无奈的选择,而军队和工坊可以说是自己的地盘,阻力会小很多。

  赵昺知道改变一个社会千万年来的传统和观念,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不会早亡,那么他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来改变这个世界,让人们接受新的知识。所以他尽管心急如焚,却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耐着性子,一步步的来走。

  当然要做大事,就少不了大的投入。赵昺的皇家学院实施免费教育,从衣食住行到生活所需等等,一切开支皆来自内廷,每月还会提供一定额度的零花钱。而这个投入不会减少,还会随着规模的壮大不断的持续投入,至于‘产出’最快也得十年之后才能出显效果。

  不过赵昺也有一只能下蛋的母鸡,那就是皇家科学院。这个单位他定位于对实用技术的研究,也就是他提供思路,设置课题,由他们进行研究和解决,并最终造出可以用于实际应用。当下已经投入实用的沼气灯就是出自于他们之手。

  在陈普拒绝出任院长之后,赵昺委任大匠李栩为院长。这老头儿现在已经七旬了,他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现在各个工程部队筑城、修堤和建屋都采用其制定的规范。而现在他手下已经有从各地选拔和征调能工巧匠及各行各业的人才近千人,但主要集中在制造行业,也有少部分人从事冷门学科的研究。

  科学院的院址选择在凤凰山南麓的一片占地上千亩的谷地中,远离尘嚣,十分僻静,闹出点什么动静也不会引起乱子。当然这些人也不会闭门造车,他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也常会受各个工坊和工地的邀请前去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花费重金打造的这支队伍,当然不是白养的,现在已经有几项新技术诞生,已经完成‘实验室’的试制,正在研究如何进行实际应用和批量生产的工艺。

  赵昺最敢欣慰的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