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65章 再决雌雄_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前提下,发挥不同军械和兵种的威力,最大功效的地杀伤敌人的一种战术。阵型以步兵为主,而骑兵处于辅助地位,步卒更代替换的时候,是没有任何作战能力的,不仅需要本方骑兵在前边掩护,也需要拒马遮护。因此拒马的使用在整个战阵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拒马是一种可移动的障碍器材,设于要害处,以阻止和迟滞敌人军马的行动,因此也称拒马枪,易于携带和搬动。其制以竹若木,三枝六首,交竿相贯。首皆有刃,植地辄立。贯处以铁为索,更相勾联。就是把拒马环绕放置在左右骑兵和主阵步兵之间,再加上阵前放置的拒马,那么整个步兵主阵基本就被拒马围起来了,是个全包围,或至少是大半包围的结构,形似营寨遮护着整个战阵。

  另外拒马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防止崩阵。因为在作战中宋军主要依靠远程抛射兵器杀伤敌军,弓弩手在战时是否能“持满”,直接关系到杀敌效果。然而宋军士兵作战不如女真人坚忍,组织纪律性相对薄弱,如果战事稍有不利,队伍很容易发生动摇和溃逃,军心显然是不定的。想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平时加强训练和思想教育外,就只能在战阵的布置上想办法。

  平地野战,步兵的机动性本身就不如骑兵,且越是机动灵活的战法,对士兵组织纪律性的要求就越高。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彻底放弃机动,以静制动。吴璘用拒马锁阵,完全限制住士兵的行动,士兵们知道自己退无可退,就只能奋力杀敌,坚持到最后,虞允文也曾评价这种做法能“使兵不能溃去”,在客观上起到了古军法中“束武令”的效果。

  此外,面对前赴后继,善于连续出击,持久作战的金军,除了使用拒马锁阵以定军心这种较为被动的对策外,吴璘制还把军队编成若干梯队,轮番作战,轮番休息,从而以逸待劳,以静制动,即所谓“制其坚忍,则有更休迭战之法”。但是如此缺点也十分明显,拒马本是用来限制敌人机动的,但吴璘以拒马锁阵,就意味着阵内士兵也丧失了行动能力,难以实施有效的反击。

  玉昔帖木儿也不是傻子,稍一思索便明白了完颜乞说起此事的意思,也知晓了叠阵的大体原理是最外层放拒马,然后就是布置长枪手,然后配合弓弩手。而长枪手除了保护弓弩手外,还要保护拒马,以防止骑兵突破和防止自己士兵在失利的情况下逃跑,导致整个大阵崩溃。

  再想送军当前的作战方式正式与叠阵相似,前方布置拒马阻挡己方骑兵的快速机动,迫使他们在进攻中不得不放缓速度拆除拒马,而宋军此时正可利用火器对他们进行杀伤。另外也可以解释宋军为何在己方连连攻破其防线后依然死战不退,因为后方虽没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