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3 成分迥异的第二军团_大清话事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舒服。

  “5000到10000吧,要强壮的,20岁以下的。最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明白吗?”

  黄河,说是母亲河。

  “明白,只要好汉,不要孬种。”

  出门时,他内心充满了斗志。从小艰难求生,洪灾只身逃出,流浪到江南和一帮老乡聚众,但光靠拳头也混不到几个铜钱。

  李郁一眼就看穿了这个汉子,直戳心底,给出了他无法拒绝的前景。

  “嗯,做的漂亮些,主公才会对你刮目相看。你能走多远,就瞧你自己的悟性了。”

  郑河安砰砰磕了两响头。

  ……

  “黄河决堤,方圆十里都被淹看,咱就跑出来了。”

  然而缺乏认知,对于世界的看法过于简单。但好在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听取高人指点。

  一场酒喝下来,他都亲切的称呼贾笑真为“大哥”了,毕恭毕敬的把人送走。

  贾笑真离开后,

  郑河安的一心腹说道:

  “大哥,咱干嘛哈着这书生?”

  啪,头上挨了一巴掌。

  郑河安压低声音说道:

  “我们都是粗人,有些事想不透。和他处好关系,大有好处。咱们的弟兄们都到了吗?”

  “矿上只批准了15人随你回乡。”

  “够了。”

  6天后抵达颍州府,心腹又悄悄询问道:

  “大哥,咱弟兄们现在手里有银子,有刀剑,还有几把短火铳。如果不回去,在阜阳县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

  这一次,郑河安没有打他。

  一身黑绸长袍,腰悬佩刀的他,望着眼前大水退去不久,散发着阵阵异味的土地说道:

  “以后不要再说这种浑话了。跟着主公的前途更远大。”

  “咱们弟兄歃血为盟,日后同进退共患难,早晚都能混出个人样,怎么样?”

  众人热血沸腾,立马找来香案、大公鸡、酒碗

  在一处未倒塌的土地庙前,郑重的盟誓。

  郑家圩很幸运的躲过了今年的这一劫,洪水不大,被圩堤给挡在了外面。

  衣裳褴褛的村民们,惊愕的看着一群衣着光鲜的人进了村。

  “诸位老爷,你们找谁?”

  “三爷爷,是我,村东头老郑家的二小子。”

  “啊呀,小安子你没死啊?村里人都以为你全家~”

  老头叹了一口气,又反复打量着他还有身后的众人,咧开没牙的嘴笑了:

  “在外乡混出头了?好!好哇!”

  村里众人逐渐围了上来,有似曾相识的,有全然陌生的。

  郑河安解下佩刀,往地上一掼,稳稳的立在了松软的地面。

  又摸出50两银子:

  “三爷爷,劳您大驾。我想请全村人吃饭,今天白米饭管够,白面馍管够,杀5头猪,再搬上几坛子酒。”

  顿时,郑家圩一片欢腾。

  今年虽然躲过了洪灾,可大家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粮食很紧张。

  小安子衣锦还乡,大喜事。

  三爷爷作为本村资历最老的人,拄着拐杖指挥着村民忙碌,搬桌子,凑碗筷,牵猪,打酒,祭祖。

  郑河安找到自家土坯屋残破的遗址,双膝跪地,大哭了一通,烧了纸钱,祭了猪头。

  三爷爷拄着拐,站在一旁:

  “老郑家的,你家祖坟终于冒青烟喽。”

  ……

  中午,流水宴摆起。

  菜式简陋,除了主食就是大海碗盛猪肉炖菜,所有男丁面前都摆上了酒碗。

  三爷爷起头,干瘦的手举起酒碗:

  “郑家圩的老少爷们,干了。”

  几百号人乱哄哄的响应,龇牙咧嘴的喝下,然后赶紧吃菜,吃相已经不是狼吞虎咽可以概括的。

  郑河安一点都不觉得奇怪,这才是他熟悉的家乡。

  待众人风卷残云一般吃个半饱,他才开始挨桌子敬酒。每到一桌,就会有人问他,在哪儿发财?能不能带带自己?

  就连三爷爷也主动询问:

  “村子里就这点薄田,实在养不活这么多人,后生们出去做佃户都没人要。”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