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六十章 领跑者_财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章领跑者

  一九九四年,随着中国人接入了inter网络,并向外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之后,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国际互联网距离普通人还有很远的距离,毕竟在现阶段,网络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在中国,具体而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只局限于清华园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少数精英之中。

  范无病的公司,早就接入了inter网络,不过并非通过国内的专线,而是通过他自己的卫星,跟美国方面达成了协定,不但速度很快,资源也相对丰富一些。而国内的专家们目前对于inter的认识也不全面,大部分人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可以跟外界联络的新的通讯方式而已,就好比是电话、传真之类的东西。

  假如不出现变数的话,国内对于inter的民间应用,应该到两年之后才会开始,以瀛海威为首的中国互联网应用先行者们,会以满腔的热情引导中国人进入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

  范无病还记得当年树立在北京中关村的一个巨大广告牌,上面清楚的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这个广告牌成为当年国内最受关注的商业事件之一,同时也令瀛海威和它的创始人张树新成为当年的焦点。

  只不过当年瀛海威创业的时候,范无病还在大学校园里面厮混,望天的经济形势只是全国各省中比较靠后的,而即便是在省会城市里面,当时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们也没有多少可以接触到实际应用的机会,更谈不上对于inter这种新生事物有所了解。

  当年第一次听说inter这个名词,还是他们的系主任从美国回来,翻译了一本关于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书籍,在向他们推销的时候才提到的,尽管那位不时地会从嘴里冒出来一两句洋文的系主任的嘴巴有点儿歪,但是有一句话还是说对了,inter会逐渐地走入我们的生活。

  此时范无病回想起那位系主任的时候,还是略有一些印象的,而他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是用html语言代码去设计一个网站,当时班里的同学们都觉得有点儿抓狂,因为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去做?最后范无病做了一个比较漂亮的网站出来,还有简单的数据库操作,以及当时比较流行的计数器等应用插件,于是他的这个网站就成了大家的模板。

  虽然设计起来有点儿障碍,但是大家对于拷贝的热情还是很高的,一点儿也不费吹灰之力,只需要把名字改改就能用了。

  从inter进入中国,到走向民间应用,这中间足足过了两年的时间,这固然是同互联网费用居高不下有关系的,但是从根本原因来看,还是因为推广与宣传的力度跟不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