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郁闷的总统_财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以说都是长期以来情报工作落后造成的恶果。

  八十年代末期,国内所谓**化西方化思潮不断上升,一切国产科技技术都是垃圾的理论到处都是。上海某船舶制造厂与日本进行“睦邻友好”,把经过自己多年心血研制的集约化数字焊接系统无偿地给了日本。

  这套系统,是六十年代初中国科学家在秘密条件下利用早期的苏联电子机床,自己设计的,可以说在八十年代的亚洲,那是最先进的设备。

  但是,在日本专家们“高度负责地审视下”,被勒令下马。第二年中日签署进口日本大型焊接系统,大约是三亿美金左右,但是没有成交。

  直到三年后,通过与法国某公司的交流合作,中国人才如梦方醒,当时引进的法国价值十二亿美元的电子数控设备,其中八成的技术都是中国在八十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专家们给审视掉了”。

  另外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中国宣纸的制造工艺。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宣纸是中华艺林中经久不衰的艺术瑰宝,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了它便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

  大约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至今,一些国家的情报人员特别是经济情报人员,相继对我国的宣纸产地进行探访,千方百计地搜集我国宣纸生产技艺的情报。仿制宣纸,以达到获取高额经济利益的目的。

  外国人盗探宣纸制作技术的活动持续不断,据《中国宣纸史》记载,有案可查、见诸文字史料的就有好几次,英国人白恩首开宣纸窃密之例,他到泾县打探宣纸的制作过程,并将配料方法和制作全过程作为科技机密情报,呈报给总税务司赫德。

  光绪九年,一位名叫木酋原陈政的日本人,曾化装潜入泾县探查宣纸制作技艺,回国后写成《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

  本世纪初,有一名叫内山弥左当门的日本人,他当时在南京,距安徽各产纸境较近。他多次深入产纸地区,特别是泾县宣纸原产地小岭,偷盗宣纸生产情报。回国后,写了一篇名为《中国制纸法》的文章,分别就宣纸产地、造纸用水、宣纸纸质、宣纸用途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

  随后,日本国又有人来到泾县,费尽心机地在泾县宣纸产地弄了一些青檀树枝,请植物系教授鉴定,但因日本不产此树,因此鉴别不出该树枝是何种何属,只得告罢。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利用侵略中国的机会,多次派遣特务深入皖南,搜集了一些泾县的青檀树籽。运回日本精心种植,但是因气候、土质等条件不尽相同,所以生长出来的檀皮质量低劣,用之制造不出高质量的宣纸,润墨性差。

  新中国建立后直到七十年代以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外人无法进入宣纸产区对宣纸技艺进行

  请收藏:https://m.quge2.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